Memo_内地的农村暨乡土重建
费孝通. 乡土中国[M].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3.
《内地的农村》
序
本书的四大主要方面,一是土地问题;二十农村雇佣关系;三是人口;四是工业发展。其言言论自由确乎难也,学者本身问题,一方面确有真知灼见,一方面也会误导人民,知识对于人而言,是一把双刃剑。2015.2.28 火车。
农村土地权的外流
近代工商业市镇发展后,至旧中国时期。于今只为参考,当时之史料,而其调查方法尚可借鉴。
(一)、农村土地权流出原因
费指出因地税,即借高利贷抵不上,以地田契为抵押,其本质为都市资金注入,各村土地流出。及对于Buck数字的批评,认为其将谷与米弄混。继而谈及,工商业发达实际打破了城村之间的平衡,村输出多而收入少,最重要的是自给性降低,则渐渐成为佃户。
(二)、农村土地权回流思考
费指出,农村土地权的外流实际是高利贷者规避损失的手段,而“工商业的发展,若不同时减少农村原有的收入,很可以发生农村首付土地权的趋势。”
农民的离地
费指出,20C30s的战前离地现象,是生产到不生产;继而指出40s战后离地原因,是从生产到生产。
本章二、三节的借鉴意义不大,权作当时农民情况了解,今日情形已确实不同了,90后农民工于彼时殊异,而第四节可于今日启发,盖其贴切时下。新工业必须打破旧农业才得以发展,而农业中需要以资本代替劳力。商品谷物大机械作业,以劳力捡拾粪便肥料,西藏很多。其于解放农民的见解,契合今日中国之政策。
我们要的是人口还是人力
首先叙述奖励生育的背景,继而批驳抗战关头奖励生育的政策,一位战时劳工本就短缺,舍弃眼前大事谋求长久,以中国十年树木尚不可能,而树百年人国语理想。
继而讨论人口增加的代价,估计10亿仍属保守,但其也忽视了科技的跳跃式进步。但其提出效率减低才会发生人力缺乏现象,人数多寡和劳工总数没有必然联系非常精确。
附录的疏散与生育是费生育孩子的无奈之举,捧腹之余,不乏深思。“人生有如走马看花,世间种种,管它甜酸苦辣,总得遍尝一下,才不枉此一遭。”
《乡土重建》
中国社会变迁中的文化结症
费使用了“位育”这一概念,即潘光旦翻译的adaption,而“文化是位育的设备和工具。”位育是暂时性的。
继而使用了“处境”概念,即包含了社会要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技术要素,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工业处境的丰裕经济精神是“无餍求得”,而中国传统处境是匮乏经济,其精神是知足观念。中国社会变迁即农业文化和工业文化的更替。
匮乏经济形成条件即是农业国家与有限耕地。人多地少,而人力成本廉价制约了技术,或为李约塞难题的一个回答。而因为“尊荣享受所给的对象是个人,幻灭是社会的混乱。”道尽昏君之处,知足安分精神为“礼”,得到生产与平安,成为处世要诀。礼精神与匮乏经济配合,共同维护了传统社会,中国亲属组织则成为结构的底子。
而在转型阶段,社会解组让社会不完整,对传统失去信任,新秩序又尚未接受。忽视技术的结果远没有忽视社会结构的危害大,而这也是费文的意义,社会结构完整应该得到重视,社会完整这一概念应给予关注。
乡村 市镇 都会
城乡本可以相互促进,但实际上中国城乡互相妨碍,畸形发展。2014年打破了城乡二元体制。
中国传统社会离地地主收租而不产出,市镇的建立以乡村的担负为基础。都会—市镇—乡村的三层机制,手工业失势而农业依旧,都会又可进口外国粮食,此消彼长,乡村日益衰落。唯有农村与都会直接联络,打破这种壁垒才可以扭转,费指出,当都市破产时,乡村原始化的困境。
费目的解决如何使乡村城市靠拢,则乡村、都市在统一生产机构中分工合作,变质市镇居民,消费—生产社区,找到更合理稳定的收入。
后毛泽东领导土改,算是改变了这一模式,但共产主义乌托邦,带来了更大的隐患,当今市镇情况值得好好研究,他们与城市、农村之间的差异何在,又靠何谋生?费看到了现实,但却错在了解决方式,知识分子希冀改革,而现实为革命,又或为知识分子之促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