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o_设计质性研究
Marshall, Rossman. 设计质性研究(第5版)[M].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4.
教育学质性研究方法,于社会学借鉴,而根本上有些差异,如译者言,其对社会结构的关注不足。
一、导论
Bell指出,后工业社会中人际关系为主要内容,当下大数据盛行,却无论如何取代不了面谈中的情感激发,是为质性研究方法之地位。我以为,社会学于Duncan定量为主流,量化为学界认可之话语权力,而质性渐为民间认可之话语权力,讲故事是颇为艰难的。学科之兴盛,任舍二者之一,无可为。
导论首先叙述了当下多元研究方法,次而叙述了explain与interpret的不同,前者偏于实证主义,后者偏于诠释学,强调质性研究着重整体性、系统性、反思性,及方法论的复杂性。尔后叙述本书内容为研究计划书的撰写。
(一)Ablity
考虑事项首先是ablity,do-ablity, should-do-ablity(张静 学术取向与政策取向), want-do-ablity。
(二)研究框架
概念主题是什么、方法是怎么。首先要明确研究目的与范围,研究取向与更大社会背景相联系,个案是置于经验与理论中的。其次是研究设计与方法,从文献与经验中提炼研究设计,目的在于逻辑说明。
整体的研究框架需要注意假设(第2章);真实性与伦理性(第3章);具体的地点、样本与研究对象的选择原因(第4、5章);资料收集方法(第6、7章);资料分析方法(第8章);及所需资源(第9章)。
最后说服委员会(第10章),需要功利性论述自己能力,如在研究脉络中地位、试调查优势与不足;自己的研究及相关教育情况。以研究计划过程支持论证,其目的是为了指明研究背后的逻辑。如研究的正当性、科学性及实践意义;个案的厚描(thick description)可以超越个案;同委员会论述现实场景、微妙研究,粗略的正确与精确的错误相对比等。论证过程是针对读者的。
同时,作者指出质性研究的不同在于其灵活性的修改,场景、议题及伦理困境都会不断变化。
(三)对文末通信的批评
在文末的通信中,阿伦之overarching,批评定量之包罗万象,可推论个体之认识委实错误,这是必须要予以严厉指正的,谢宇的意思明白,定量只能推论某个群体,而绝非可推论个体,是为于阿伦的批评,定性学者不了解定量,则定性绝无真正立足学界之精神。16.10.20 10:08 于正心
二、质性研究的类型
方法论的思潮中寻找使用证据。
质性研究的经典取向为民族志(社会文化)、现象学(个人生活)及社会语言学(语言交流)。晚近发展为批判(文化研究、批判民族志、批判种族)、女性主义(女性主义、酷儿理论)及后现代(叙事分析、行动研究)。
(一)经典取向及对其的批判
1、经典取向
民族志由人类学与质性社会学发展而来,通过长期观察,以文化为中心,分析群体内互动与行动。其后发展为互联网民族志、批判民族志、自我民族志、公共民族志及表演民族志等。
现象学取向则通过比较深度访谈,找出本质。
社会语言学通过讲述及文本,分析认同的建立与生产,及认同如何形塑沟通行为。其后发展为话语分析、批判话语分析等。
2、对经典取向的批判
知识与权力的关系,屏蔽了边缘群体,经典取向实际是殖民主义的同谋。知识是结构化场景发展,而非以互为主体性方式产生的。因此要不断质疑、解构,乃及重构。
这种思考导致晚近研究,开始关注研究对象的回应,标准的模糊化。其蕴含着解放的目标。
(二)晚近发展
后现代理论如叙事分析的含义是描绘边缘化群体的生活经历,形式以讲故事为主,对宏大叙事的反叙事。行动研究的含义则是与研究对象合作,努力模糊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差异,其目的在于变革。
批判理论如文化研究的含义是解构质询权力,揭示片段化的认同。批判民族志的含义是揭露不公平与非正义运作,后批判民族志如自我民族志与表演民族志。
女性主义理论,如公正导向的社会主义女性取向;权力-政治的导向,以批判父权制为基点。及创始人是Butler《性别麻烦》的酷儿理论,其指出了身份的流动性,集中研究性别、同性恋等议题。目的在于打破二分的身份认同,也即重构多元身份取向。16.10.25 20:11 于正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