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o_Producing and Consuming China’s New Urban Space
《Urban Studies》期刊2015年组了一组回应中国新都市空间变迁的文章,此处翻译了几篇摘要,关于广州摩的、北京地下室的案例很有趣。
中国新都市空间的生产与消费:政府、市场与社会
He S, Lin G C S. Producing and Consuming China’s New Urban Space: State, Market and Society[J]. Urban Studies, 2015, 52(15): 2757-2773.
摘要:(1)背景 既往对中国都市的研究都聚焦在都市空间的生产与消费/使用上,关联着二元的国家-市场或国家-社会关系。这一专题通过展示一系列经过仔细筛选的论文,试图扭转当下中国都市研究中的扭曲倾向。(2)观点 我们认为中国新都市主义的增长与拓宽,可以通过在快速变迁的全球化与在地化背景中,对国家、市场与社会在生产与消费都市空间的过程中如何互动的批判性思考加以更好的理解。我们期望当代中国的都市进程与体验,可以通过恰当地关注中国新都市空间中生产与消费、争论与反驳的结果,整体性、现实性的予以揭示。回应去中心化的都市革命理论拥护者,我和我的同事努力去检视,中国的“国家-市场-社会”三要素在都市空间的生产与消费中的逐渐展开,如何为持续性探究都市化中的中国,提供了重要的前沿视角——一种包含了后发国家声音的视角。
城中村的消费都市生活:广州的学生化
He S. Consuming urban living in ‘villages in the city’: Studentification in Guangzhou, China[J]. Urban Studies, 2015, 52(15): 2849-2873.
摘要:(1)背景 在高等教育扩张的背景下,学生化即是由于大学生对某些居住空间的关注,导致的一种特别的都市社会空间重塑。在过去十年中,学生化已经演化出不同的形式,传播至不同的地方。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去提供对中国这一现象的背景式理解,以破译中国城市中复杂动态的都市社会空间变迁。(2)观点 我基于对霞度村与南亭村的田野调查,展示了两个临近大学校园而被学生化的村庄的经验证据。这两个村庄,由于不同的制度安排、不同的学生群体与村民角色,是两个不同的学生化的消费(结果)与空间结果的典型案例。当然,对两个村庄而言,学生化都已经深刻的改变了它们的经济、物质、社会与文化地景。更进一步的是,与其说(学生化的)空间化是高等教育学生妥协与边缘化的选择,中国的学生化更应该被理解为学生有意识的居住、企业活动与消费的选择,他们借此脱离大学教条的严格控制,以此加速累积文化与经济资本,乃及建立他们自己的文化认同。在中国语境下,学生化提供了一个理解都市化独特轨迹的有效棱镜:都市居住与都市消费中的城中村的再都市化进程。长期来看,学生化提供了一个维持与更新城中村的潜在解决方案。
Studentification: The phenomenon in which a growing student population move in large numbers to traditionally non-student neighborhoods.
街道的无权:摩的,对话“难以管束的机动性”的生产与管制
Qian J. No right to the street: Motorcycle taxis, discourse production and the regulation of unruly mobility[J]. Urban Studies, 2015, 52(15): 2922-2947.
摘要(1)背景 本文调查了广州政府对摩的的管制,摩的在维持都市外来人口的生计中扮演者重要角色。然而,这一城市的非正式性现象,在广州市政府出台了摩托车是非法的之后,成为了政府严格执法的目标。(2)观点 本文论述了“摩托车”是如何被支配下话语牵扯进了都市街道权利问题的。一方面,“摩托车”与“摩的”是被政府主导的项目而人为划分的种类,以使他们在已经建构好的知识范围内。另一方面,本文认为充斥着意识形态的描述与知识,也催化或形成了政府管制权力的空间化。特别的,本文强调街道这一层级上的管制实践,以及这些实践如何重塑了社会关系与政府权力。地方城管对摩的的管制不能简单的以政府的支配与压迫来理解,事实上,应该理解为对“好的”、“有秩序的”、“体面的”高度道德意味的防卫。
看不见的外来人口聚居区:北京的地下生活
Huang Y, Yi C. Invisible migrant enclaves in Chinese cities: Underground living in Beijing, China[J]. Urban Studies, 2015, 52(15): 2948-2973.
摘要:(1)背景 中国正在经历都市革命,数以百万计的劳工驱动着这一革命,面临着住房系统的制度性歧视与付不起房租,外来人口只能转向那些实际上无法居住的空间,如地下室、防空洞。成千上万的人住在拥挤阴暗的地下室里,一个看不见的外来人口聚居区存在于北京地下。(2)观点 我们认为在中国城市里,住房已经变成了一种排挤与边缘化外来人口的制度,通过:(a)通过户口制度定义外来人口是下层阶级,以此否定他们的住房权利;(b)通过各种各样的污名与分类,妖魔化外来人口以合法的隔离;(c)净化与控制外来人口的空间以实现排挤与边缘化。地下室受欢迎的租金反映了住房已经成为了排挤与边缘化的制度。它通过愈演愈烈的地下室租客与城市居民对立,具体化了垂直的空间分化,强化了对他者的恐惧,甚至进一步污名,进一步使政府清理他们的空间。我们呼吁改革,通过政策以确保地下室租客或外来人口大体上可以有一个体面的、可承担的住房。
此外,该专刊另有如《中国的经济转型与都市变革:政府与市场的互动》、《中国的都市企业精神与文化遗产商品化》、《中国正在浮现的新自由城市主义:县级市的土地商品化、市政融资与地方经济增长》、《当代中国都市规划展馆的生产与消费》、《中国城市的工业资本化与空间变革:北京的战略性重新定位、国有企业资本化与都市空间再生产》、《世界级城市的政策与社会:建立上海模式》文章供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