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o_Depopulation or Population Decline ?

Gietel-Basten S., 2023, “Depopulation or Population Decline? Demographic Nightmares and Imaginaries”, Vienna Yearbook of Population Research, 21: 57-68.
Stuart Gietel-Basten系港科大社会科学部教授,在这篇文章里区分了Depopulation与Population Decline两个概念,也算是他互联网冲浪破防后[1]的吐槽集。简言之,Gietel-Basten认为很多人口学的常识,在互联网被歪曲了,我们应该使用Population Decline作为标准术语。

在互联网语境下,Depopulation被污名化。其一是与全球阴谋论十分紧密,认为人口缩减与全球精英有目的的计划有关,如“撒旦计划(THE ELITE SATANIC DEPOPULATION AGENDA)”、“大重置(Great Replacement)”[2]等,近年Covid 19大流行使疫苗论(vaccine conspiracy)成为上述计划的集中体现。其二是在宗教或移民国家,与民族主义、国家主义十分紧密,是对异端的恐惧,如印度教徒对伊斯兰教徒的敌意、匈牙利对外来移民的敌意等。其三是与老龄化的“银发海啸(silver tsunami)”结合,延伸为全球崩溃论,如日本、韩国人口灭绝。
对于上述污名,其引申了Armitage(2021)的“人口想象(Demographic Imaginaries)”概念,人口想象即“政治隐喻,表明了想象的民族和意识形态,而不是纯粹的围绕人口统计数据的技术考虑。”另如Taylor(2002)所述,这些想象涉及到“人们如何‘融合在一起,人们之间的事情如何发展,人们对彼此的期望,以及这些期望背后更深层次的规范概念和形象’。”因此,Gietel-Basten呼吁使用Population Decline,作为相对客观、中立、简洁的词。

尔后,Gietel-Basten在结尾谈及,尽管人口下降会带来如下问题:(1)宏观经济的持续增长问题;(2)维持卫生和福利系统的可持续性问题;(3)财政短缺下,在人口稀少的地区提供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服务问题;(4)维护文化传承问题;(5)城市行政分区、规划和土地利用实践问题等。
为了回答这一问题,阴谋论是肤浅且无力的,需要研究一些根本原因:如工作、性别角色、文化、家庭、护理、经济、国家支持等。同样,为了缓解快速下降,需要改变宣传策略,一方面,政府要站在年轻人立场,摒弃国家意识形态对个体的强加,另一方面,人口学需要重新定义术语,如抚养比暗示了老年人缺乏能动性,且人口学需要面向公众,从书斋的数据处理走向社会,理解真实世界的自下而上的民众反应。


  1. 原文如“One of his fellow radical nationalist priests, Kalicharan Maharaj, took this view to an extreme, painting a picture of what could happen that is so stomach-churning that I simply cannot repeat it here.” ↩︎

  2. 中文互联网也有很多大重置的阴谋论,如《揭开大重置的面纱:施瓦布、盖茨和WEF减少世界人口的阴谋》 ↩︎